我终于理解了geo hotz为什么不喜欢给建议
在经历越来越丰富的时候,我逐渐明白,没有任何一个建议是适用于所有人的。
George Hotz在lex fridman的播客中,当被问到会给其他人什么建议的时候,他说”All my advice is completely meaningless.”。韩寒的电影《后会无期》中有一句话:“懂得很多道理,仍然过不好这一生。”
是的,道理有很多,甚至很多都是相互矛盾的。所以你必须自己经历,自己去感受。勇敢地、积极乐观地去尝试、去学习、去经历、去爱。在人生的这段旅程中,只有你是自己的主人,只有你有自己行动的全部决定权。
我在中学的时候,痴迷于从杂志报刊或书中去寻找那一两个可以改变我一生的句子。我读书的目的就是找到那些话。虽然读到的那一刻的确令人振奋,但并不持久,而且容易让我腻烦。几天之后我又需要下一句话来振奋我。我把我人生的希望寄托在那些话上。糟糕的是,当看到两句矛盾的话,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。
当我从在书上找建议转移到在互联网上时,就更糟糕了。许多作者希望吸引眼球,因此会取一些极端的话/视频封面。极端的话确实可以振奋到你、激励到你,但那就像是一杯咖啡,只能在那个早晨生效。
但是当我们迷茫的时候该怎么办呢?只能靠自己不断摸索吗?并不是,还是拿geo hotz来举例,他虽然不会在lex的采访中给建议,但他经常在直播的时候,在回答观众问题的时候说两句自己的看法、建议。比如在这段直播片段中,他给出了“How not to be a noob”的建议。
“找人聊天”,我认为是比“去互联网的公共平台上寻求建议”更好的方式。最好是线下的1对1。如果实现起来有困难,就去看那些你喜欢的人(或者说是你想成为的人)的访谈,去看他们在面对一些事情上是怎么处理的,而不是就盯着某个你迷信的权威说的某一句话。
送礼物应该直接给钱吗?这是我现在在星巴克喝咖啡时想到的一个问题。
直接给钱(或者发红包,在这里当作一个意思),很直接,对方可以拿这个钱去买自己想要的。不直接给钱,送礼物。对方有可能不喜欢,若是跟你很亲近的人,还有可能怪你乱花钱。
但我目前会选择第二种,送礼物,而不是直接给钱。不管是对方的生日,还是节日,送礼物的目的都是庆祝、让对方开心。所以,你需要的是让对方收到自己不会花钱去买的东西(不管是不舍得还是买不到)。同时,送礼物不需要太讲究性价比,性价比高的东西,一定不会让人有惊喜之感。但如果是把礼物换算成同数目的钱,首先这样会让对方觉得很不用心,其次少了惊喜之感(哪怕是惊吓,也比普通要好),少了庆祝的气氛。